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

青少年和成人緘默者的生命故事

2016年出版的 Selective Mutism in Our Own Words ,由四十多位選擇性緘默症的青少年和成人,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。他們想要傳達的最重要訊息是:許多家長、老師、甚至教育和醫療專業人士都輕忽了選擇性緘默症,其實愈早予以正確的幫助,愈有機會避免未來的災難,愈有機會完全正常。
緘默兒長大自然會好嗎?如果持續到青少年、成人,會怎麼樣呢?本書摘錄:「若選擇性緘默症持續至青少年後期乃至成人,將可能嚴重影響心理健康,出現憂鬱症、社交恐懼症、廣泛性焦慮症,廣場恐懼症等。此外,也可能嚴重影響社會功能,例如:需要有人陪伴才能出門、無法工作,完全依賴年邁的父母等。」
這本書作者Carl從小選擇性緘默,14歲開始無法和父母說話,10年後才又說話但仍不自然,後來他精神崩潰,直到父母去世還沒恢復。
Kerrie的分享:「我不但說話很困難,連點頭或搖頭都很難。我害怕做任何可能引起別人注意的事。集會時,我進去或出來都舉步維艱,我僵硬的坐著,動彈不得……午餐時,我無法在餐廳吃飯,覺得眾目睽睽,有時會躲到廁所去吃。我無法注視任何人,走路時總是看地上。上課時,我總是用手遮住臉或嘴巴,應該是想要隱藏自己。」
Leanne的分享:「14歲時,一位住我家附近的同學邀我出去。我只想要有朋友,就和他出去玩。我想喝酒或許能讓我說話,但我喝得爛醉還是說不出來,連毒品也沒辦法讓我說話。」
Tom媽媽的分享:「Tom放學回家就躲進浴室好幾個小時。他會啃和摳指甲,直到有些手指完全沒有指甲。他也會搓皮膚留下傷口,再摳傷口直到變成大洞。他不願意走出房間,也很少和我們說話。」
後來Carl怎麼了呢?雖然孤立且受憂鬱症所苦,他還是完成電腦博士學位,但他無法如願成為教授,因為無法授課。他成為軟體工程師,每天安靜坐在角落工作。原本對婚姻不抱希望的他,結婚了,有一個女兒已成年。他至今仍常焦慮和緘默。但還有許多人比他更不幸……

找書去👉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:選擇性緘默症,一種選擇不了的沉默焦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